中文简体 | English |
![]() |
|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学,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严复在引进sociology的时候,并未将之单纯作为舶来的学术,而是试图与中国传统学术结合起来,所以苦心孤诣地译为“群学”,以期激活荀子以来的相关思想资源。 以孙本文为代表的中央大学社会学传统,无疑延续着这种精神。同在南雍,学衡派所主张的“今欲造成中国之新文化,自当兼取中西文明之精华,而熔铸之,贯通之”,在孙本文精心构筑的社会学体系中不难找到呼应。 南京大学的社会学,自重建以来,一方面扎根于自身的社会脉络,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则或致力于系统的、综合的取向,或侧重于文化的、心理的视角,孙本文的影响清晰可见。文脉上顽强的薪火传承,让人惊奇于学术的生命力。 在社会学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学院,还有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心理学系,以及人类学研究所,承接和融汇了中央大学心理学、边政学,还有金陵大学的诸多学科传统。对于学术先贤,孙本文、潘菽、言心哲、黄文山、乔启明、柯象峰、吴桢……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的著述重新面世,更要让他们的精神活在当下,成为我们开创新时代的力量和智慧源泉。 南大社会学院最让我们感到自豪的,不是成绩斐然的众多机构,也不是不俗的学科排名,而是精良敬业的师资队伍和相继而来的优秀学生。以学术为志业,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开拓进取,不求闻达,但求成就一家之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的社会学人,应已到自觉和成熟的阶段。拥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固然是“成年仪式”的象征,但更为重要的,是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严复当年的期待——“唯群学明而后知治乱兴衰之故,而能有修齐治平之功”。 在这个急剧变迁的时代,我们希望守住学术的底线,展望美好的未来。职是之故,我们的院训为“创造健康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