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简体  |  English
师资队伍

彭华民

四川大学经济学学士,教育部南开社会学专业班,南开大学社会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福利博士。

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工作博士点负责人、MSW硕士点负责人、社会工作本科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MSW教育中心主任、社会建设与社工研究院院长、民政部国家社会工作人才基地(南大)主任。曾任社会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

任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马工程等多个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17项,主持民政部项目7项,主持/联合主持国际合作项目15项。发表中英文论文180余篇,出版《中国社会福利理论与制度构建》等专著教材50余部,主编《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丛书》等丛书8套。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教育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民政部首届社会工作实务项目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教育部社会学教指委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中国十大社工人物称号、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学人奖、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两次)、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教育科技系统五一巾帼标兵等等奖项。

兼任第二届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国务院学位办-民政部职业教育社会工作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苏皖片区首任轮值主席、总协调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金融社会工作专委会荣誉理事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理事长。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IASSW)能力建设委员会中国代表、中国-北欧社会福利研究网理事(Extended Steering Group Member of Sino-Nordic Welfare Research Network)、东亚社会福利交流网中方协调人等等。兼任《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福利中国》《中国社会工作学刊》、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社会保障》Chinese Sociological Dialogue等期刊编委会委员。

研究领域: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会政策消费与金融

邮箱:penghm@nju.edu.cn


  • 科研成果

  • 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

  • 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项目

  • 获奖情况

  • 其他

论文

2022 Cui, K., Peng, H., Health-care services for building community resilience in an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China: A case study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Asia Pacific Viewpoint

2022 He, l., van Heugten, K., Peng, H., Jing, J., Jean, J.,Those Years”: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migrant peasant workers’ filial perceptions and collective memory.Memory Studies

2022 Cui, K., Xie, H., Long, Y., Wang, Q., Peng, H.,* How past cyberbullying victimization affects bystanders’ position taking in offline bullying situation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self-concept and social support. School Mental Health

2022 Yan, L.,Peng, H.,* Life Adversities and depression among disadvantaged women in mainland China: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including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

2022 Yang, K., Qi, L.,* Peng, H., Public attitudes towards redistribution: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self-interest, welfare ideology and welfare institution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2022 He, L.,……Peng, H., Current public perception of, and barriers to, palliative care in China: a mixed-methods study. The Lancet Oncology (Q1) 23:S8,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2)00407-7.

2022 Yang, K., Peng, H., * Chen, J., Social citizenship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 survey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attitudes in China. The China Review(SSCI Q1) 22(2).https://www.jstor.org/stable/48671503

2021 Shek, D., Peng, H. (Guest Editor),Zhou, Z., Editorial: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quality of life unde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 (SSCI Q1)https://doi.org/10.1007/s11482-021-09999-3

2021 Qi, L., Peng, H.,* Sun, R., Examining family liv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education expenditure and children’s weight from a welfare mix. 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 (SSCI Q1).http://doi.org/10.1007/s11482-021-09992-w

2021 Zhang, J., Cai, Z., Peng, H.,*, & Emery, T., Early childhood care in China between 1991 to 2011: Trends and associations with child’s health well-being. 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 (SSCI Q1). http://doi.org/10.1007/s11482-021-09996-6

2020 He, L., Geng, Y., Pan, Y., Tian, J., & Peng, H., Study protocol for a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digital-technology-based psychotherapies for PTSD in adults. BMJ Open, 10(12), e038951. http://doi.org/10.1136/bmjopen-2020-038951 

2020 Peng, H., Qi, L., Wan, G., Li, B., & Hu, B., Child popul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China.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SSCI Q2). 110 https://doi.org/10.1016/j.childyouth.2020.104819

2019 Yang, K., Peng, H., * Chen, J., Chinese seniors’ attitudes toward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for social welfare: Self-interest, collectivism orientation and regional dispar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28(2) https://doi.org/10.1111/ijsw.12376

2008 Li, B., Peng, H., Unemployment experience and registered long-term unemployment in China: a gender perspective. Asian Journal of Women's Studies, 17(17), 44-56.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64424357

2007 Li, B., Peng, H., Market transformation and labour prote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Is there a sequence. POLITIKA -The Annual Journal AJPPAA.

2007 Li, B., Duke, M., Peng, H., Low-cost urban housing markets: Serving the needs of low-wage, rural-urban migrants? LSE Research Online Documents on Economics.LSE Library. http://oai.org/oai:eprints.lse.ac.uk:21772

2006 Li, B., Peng, H., The social protection of rural worker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urban China. LSE Research Online Documents on Economics 6226,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Library. http//www.eprints.lse.ac.uk/6226,https://ideas.repec.org/p/ehl/lserod/6226.html

 

2022年《福利体制与公众对政府福利责任的态度研究:基于ISSP九个国际数据的实证分析》陈星彭华民《山东社会科学》第7

2022年《福利制度视角下的社会权利及其本土化反思》王梦怡彭华民《理论月刊》第1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第5期全文转载

2021年《中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影响家庭金融素养吗?基于CHFS2017年数据的分析》,齐麟、彭华民、蒋和超,《社会科学研究》第5

2021年《农民工对政府福利责任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适度普惠社会福利数据库》,杨琨、彭华民,《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20

2021年《老年人家庭经济支持影响因素与城乡比较研究》,耿艳玲、彭华民,《东南大学学报》第6

2021年《服务学习的创新扩散与行动改善》,彭华民、杜文斌,《社会建设》第4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222期全文转载

2021年《国际社区抗疫社会工作-志愿行动:跨文化整合性介入模式研究》,金英爱、彭华民,《中国社会工作学刊》第1

2021年《能力为本的儿童福利社会工作教育模式转型研究——155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项目为分析对象》,刘玉兰、彭华民,《社会工作与管理》第5

2021年《重大危机背景下的社会福利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肖云泽、章冲、彭华民,《社会福利》第2

2021年《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专业能力建设研究》,崔宝琛、彭华民、王梦龙,《社会建设》投稿

2020年《社会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救助:理论逻辑与实践轨迹》,彭华民,《中国社会科学报》1120

2020年《社会福利的全球化逻辑理论:批判与重构》,彭华民,《社会发展研究》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212期全文转载

2020年《韧性中国:社会福利创新与重大危机应对论坛综述》,陈星、彭华民,《社会工作》6

2020年《中国组合普惠社会福利制度构建》,彭华民,《中国民政》10

2020年《空间重构视角下村改居社区治理》,崔宝琛、彭华民,《甘肃社会科学》第2 

2020年《互嵌式社区治理:社会工作机构与市场共治逻辑基于机构市场化服务项目的实证研究》,范慧、彭华民,《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2

2020年《福利提供机制、福利服务提供与福利理念传递研究:以Z市困境儿童福利制度构建为例》,彭华民、屠蕴文、张双双、梁祖荣,《社会工作》第2

2019年《聚才留人要多考虑综合性指标》,彭华民,《新华电讯》614

2019年《宏观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彭华民,《民政研究》11

2019年《中国社会福利70年:保障和改善民生论坛综述》,刘婷、魏成、彭华民,《社会福利》第8

2019年《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管道泄漏》,崔宝琛、彭华民,《社会工作》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第10期全文转载

2019年《社区抗逆力培育:流动人口聚居区治理的社会工作策略》,刘玉兰、彭华民,《人文杂志》第8

2019年《中国社会工作重建发展的学术逻辑和实践轨迹》,彭华民、崔宝琛,《中国社会工作学刊》第1

2019年《逻各斯的失衡与道的平衡循证社会工作的西学话语和东渐重构》,刘玲、彭华民,《学术研究》10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第12期全文转载

2019年《地域与户籍身份:城市困境儿童的福利排斥》,王梦怡、彭华民,《河海大学学报》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第11期全文转载

2019年《循证单元:时间向度中的本土循证社会工作模式》,刘玲、彭华民,《华东理工大学学报》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20年第2期全文转载

2019年《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福利制度创新论析》,范慧、彭华民,《安徽大学学报》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8期摘要转载

2018年《双重福利获得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数据库的实证分析》,王梦怡、彭华民、朱慧劼,《社会科学》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812期全文转载

2018年《项目制与嵌入式:困境儿童保护的两种不同实践研究》,黄君、彭华民,《南通大学学报》第5

2018年《一核三维:居家老人多元共治照料体系构建策略》,闫金山、彭华民,《中州学刊》3

2018年《贫困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系研究--以江西省修水县分析为例》,李春凯、彭华民,《浙江工商大学学报》1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18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17年《中国社会工作学科:百年成长、百年论争与自主性研究》,彭华民,《社会科学》第6期。《新华文摘》201720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79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学网-社会理论-全文转载。

2017年《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核心理念》,彭华民,《社会建设》第3期。《新华文摘》数字版20186期全文转载

2017年《西方儿童保护社会工作的理论转型与实践重构》,刘玉兰、彭华民,《社会工作与管理》第3期。《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17年《老人自立生活与照顾服务的支持:公益创投的一种新面向》,冯元、彭华民,《社会政策研究》第3

2017年《走向治理:中国社会福利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发展》,韩央迪、彭华民等,《社会工作》3

2017年《中国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王梦怡、范慧、彭华民,《社会工作》第2

2017年《江苏省大学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研究》,彭华民,《江苏民政》第1

2016年《福利国家社会政策发展:资本、劳工与国家集中化互动逻辑》,彭华民、黄君,《学术研究》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7年第1期全文转发

2016年《福利制度因素对国民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基于四个年度CGSS数据库的分析》,彭华民,孙维颖,《社会建设》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第9期全文转发。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第9期全文转发。

2016年《中国社会工作政策发展背景、动力与价值--兼论社会工作合法性获得》,冯元,彭华民,《中州学刊》第2期。《新华文摘》数字版20166期全文转载

2016年《新常态背景下的社会福利治理研究》,张健、熊贵斌、彭华民,《社会工作》第2

2016年《中国特殊教育福利:从补缺到组合普惠的制度创新》。彭华民、冯元,《社会科学辑刊》第6

2016年《城市儿童与父母分离后的抗逆力重组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基线调查结果》,同雪莉、彭华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171期全文转载

2016年《家庭抗逆力视角下流动儿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实践重构》,刘玉兰、彭华民,《中州学刊》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74期全文转载

2015年《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分析:范式嵌入、理念转型与福利提供》,彭华民,《学术月刊》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57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学网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512观点摘编

2015年《社会发展视野下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与反思——基于南京的个案实践》,冯元、彭华民,《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第3

2015年《中国残疾人特殊教育制度转型——福利政策体系化与福利提供优化》,彭华民、冯元,《南开学报》4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文摘》20161期重点摘要

2015年《四城市老人幸福感与三维度社区社会参与关系基于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数据库分析》,翟敬朋、齐麟、彭华民,《东岳论丛》第7

2015年《家庭资源重构与农村老年人压力应对问题初探》,袁同成、彭华民,《北京社会科学》9

2015年《中国困境儿童研究轨迹:概念、政策和议题》,高丽茹、彭华民,《江海学刊》4期。中国社会学网全文转载。

2015年《治理与服务: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功能定位》,冯元、彭华民,《社会工作与管理》第1

2015年《需要为本的流浪儿童福利政策导向与框架——基于流浪儿童救助实践和政策变迁的分析》,冯元、彭华民,《长白学刊》第1

2015年《资源与权力:多元互动中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模式研究》,许小玲、彭华民,《内蒙古社会科学》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6年第2期全文转载

2015年《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热点可视化研究》,冯元、彭华民,《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第3

2014年《制度主义视角下中国反贫困政策发展创新研究》,彭华民,《社会建设》第1

2014年《抗逆力视角下高校学生自杀原因及干预路径探析》,同雪莉、彭华民,《中国青年研究》第8

2014年《跨文化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流动儿童服务模式重构》,刘玉兰、彭华民,《学术论坛》第4期。中国社会学网全文转载

2014年《近三十年流浪儿童教育研究述评》,冯元、彭华民,《中国特殊教育》第1

2014年《嵌入文化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理论与实践反思》,刘玉兰、彭华民,《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第4期全文转载

2014年《福利治理的本土创新与国际经验》,秦永超、彭华民,《社会工作》第12

2014年《我国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转向研究:基于抗逆力理论的视角》,冯元、彭华民,《江苏大学学报》第5

2014年《证据为本的实践教学:社会工作教育的新范式》,刘玉兰、彭华民,《常州大学学报》第5

2014年《近十年流浪儿童救助困境及对策研究》,冯元、彭华民,《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第1

2013年《大学生心理问题污名认知及应对》,同雪莉、彭华民,《教育评论》第6

2013年《论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彭华民,《社会工作》第2期。中国社会学网全文转载。

2013年《社会建设亟需社会政策的创新发展》,彭华民,《新华日报》(思想版)319

2013年《儿童保护中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路径基于儿童死亡事件的反思》,冯元、彭华民,《中国社会工作》第8

2013年《救助管理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冯元、彭华民,《重庆社会科学》第1期。201316期《新华文摘》观点摘编。中国社会学网全文转载。

2013年《中国社会建设的政策创新目标与实施框架》,彭华民,《福利中国》第1

2013年《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中国内地与香港的三维比较》,彭华民、万国威,《南开学报》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第2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期摘要转载

2012年《中国政府社会福利责任:理论范式流变与制度转型创新》,彭华民,《天津社会科学》第6期。2013年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3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期全文转载

2012年《服务学习:核心要素、角色结构和行动模式》,彭华民,《探索与争鸣》第10

2012年《排斥与融入:低收入农民工城市住房困境与政策研究》,彭华民、唐慧慧,《山东社会科学》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11期全文转载

2012年《社会福利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困境研究》,冯元、彭华民、孙维颖,《甘肃理论学刊》第4

2012年《抗逆力:一项低收入社区流动儿童的实证研究》,彭华民、刘玉兰,《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第4

2012年《社会福利制度创新:政府责任与社会组织责任》,高丽茹、袁同成、彭华民,《社会工作》第12

2012年《儿童抗逆力:关于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探讨》,刘玉兰、彭华民,《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第12期全文转载。

2012年《需要为本的社会福利目标定位与中国社会政策框架》,彭华民,《社会政策评论》第3

2012年《社会工作伦理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困境探析》,冯元、彭华民,《前沿》第9

2012年《抗逆小童星流动儿童抗逆力提升社会工作服务》,彭华民,《中国社会工作》第12

2012年《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中的应用研究:以N市救助管理站为例》,冯元、彭华民,《河北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4

2011年《中国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彭华民,《学术月刊》第 10期。2012年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1期全文转载

2011年《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阶段与特征一个制度主义的分析》,彭华民,《福建论坛》第10期。2012年《新华文摘》4期摘要刊登。2012年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3期全文转载

2011年《台湾身心障碍者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需要与制度构建》,彭华民、李倩,《东岳论丛》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第6期全文转载

2011年《社会福利转型背景下本土社会工作实务发展》,许小玲、彭华民,《社会工作》第12

2011年《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的两翼:理论发展与制度建构》,彭华民,《福利中国》第4

2011年《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的理论辨析》,彭华民,《理论文萃》第5

2011年《推动东亚社会福利发展与创新研究》,彭华民、万国威,《社会工作》第6

2011年《推动普惠人民的福利社会的建设步伐》,银平均、彭华民,《社会工作》第5

2010年《迁移与排斥:德国移民政策模式探析》,黄叶青、彭华民,《欧洲研究》第5

2010年《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30年学术轨迹审视》,彭华民、万国威,《东岳论丛》第8

2010年《需要为本的中国社会福利目标定位》,彭华民,《南开学报》第4

2010年《需要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研究》,彭华民,《社会科学研究》第3。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6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学电子杂志 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10年《论志愿服务的社会工作督导模式》,彭华民,《中国青年研究》第4

2009年《底线公平理论的学术价值》,彭华民、顾金土,《光明日报》57

2009年《台湾社区发展:从福利小区到永续小区》,詹火生、黄源协、彭华民,《南开学报》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8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学网全文转载

2009年《福利国家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彭华民、顾金土,《东岳论丛》第1期。中国社会学网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912期全文转载

2009年《服务学习:整合大学教育与志愿服务》,彭华民、陈学锋、高云霞,《中国青年研究》第14

2009年《比较社会政策视角下的中西和谐社会观》,王卓祺、彭华民,《南开学报》第1

2009年《新马克思主义论福利国家内在矛盾与重组》,彭华民、张晶,《国外社会科学》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6期全文转载

2008年《欧盟就业政策研究》,彭华民、计巍巍,《天津社会科学优秀论文》第3

2007年《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以天津市为例》,彭华民、曾伟玲,《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第2

2007年《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问题与社会政策改革》,彭华民、孙安译,《社会工作》第3

2007年《评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政策理论》,彭华民、宋祥秀,《南开社会学评论》第2

2007年《论西方福利国家危机:新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彭华民、张晶,《南开社会学评论》第2

2006年《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与政策反思》,彭华民、宋祥秀,《社会》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第6期转载。

2006年《福利多元主义解析》,彭华民、黄叶青,《天津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第1

2006年《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彭华民、黄叶青,《南开学报》第62007年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第4期全文转载。

2006年《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的分析范式》,彭华民,《社会学研究》第4期。

2006年《城市新贫穷社群的形成--以天津秋风里社区为例》,彭华民、刘军强,《中国社会保障》第1

2006年《欧盟反社会排斥的社会政策:以劳动力市场为例》,彭华民、黄叶青,《社会工作》第7

2006年《社会政策中的制度主义》詹姆斯·梅志里,彭华民、刘军强译,《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4

2005年《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彭华民,《南开学报》第 1 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6年第5期转载

2004年《社会排斥概念解析》,彭华民,《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2

2001年《论网络时代的虚拟社区》,彭华民、侯莹,《重庆邮电学院报》第 2

2000年《欧盟一体化和消费者保护》,彭华民,《南开学报》第 2

1999年《人与社区整合的研究》,彭华民,《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第2

1999年《炫耀消费探析》,彭华民,《南开经济研究》第 1

1999年《消费者运动论》,彭华民,《社会》第 2

1999年《主题讨论学生为本》,彭华民,《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第1

1999年《世界消费者运动发展》,彭华民,《社会》第4

1995年《对天津青年炫耀消费的调查》,彭华民,《天津日报》1129理论版

1993年《论以人为中心的协调发展理论》,彭华民,《社会学与现代化》第1

1992年《论国营企业职工对教育培训需要的特征》,彭华民,《社会学与现代化》第 1

1991年《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彭华民,《农民日报》理论版529

1991年《论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彭华民,《社会》7

1991年《市场促销宣传的效果评价方法探析》,彭华民等,《南开经济研究》3

1990年《测量社会分层的变量系统》,彭华民,《社会学与社会调查》第 5

1990年《韦伯对阶级层理论的贡献》,彭华民,《社会学与现代化》第 4

1989年《以技术换市场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彭华民,《中国函授大学校刊》第7

1988年《论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的主体》,彭华民,《社会学研究》第5

1988年《对社会学系毕业研究生质量的跟踪调查》,彭华民,《南开教育论丛》第 4

1987年《科技统计的现状及评价》,彭华民,《社会学与现代化》第2

1985年《经济社会学研讨会在津召开》,彭华民,《社会学与现代化》第3

1985年《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评述》,彭华民,《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学研究》前身)第6

1985年《论凡勃伦的炫耀消费思想》,彭华民,《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学研究》前身)第4

1985年《社会学家英克尔斯论个人现代化》,彭华民,《国外社会学》第2

1985年《积极开展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彭华民,《天津社联通讯》第8

1984年《论交通社会学研究的内容与意义》,彭华民,《社会学与现代化》第1

1982年《社区的交通研究》,彭华民,《天津市社会学会年会通讯》

1982年《四班三运转的经济与社会效果》,王来华、彭华民等,《南开学报》第5

1982年《民航乘客服务需要以及服务评价调查》,石小克、彭华民,《中国民航》

1981年《社会学在大学生中》,彭华民,《社会学通讯》(《社会学研究》前身)第2

 

/论文

2023  Peng, H., Macro narration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of Chinese sociological reconstruction, Xiaohong, Zhou, eds, Reconstructing Chinese Sociology: Oral Transcripts of 40 Sociologists (1979-2019), The Commercial Press and Springer-Verlag

2022年《低度发展地区农村学校困境儿童积极发展研究》,彭华民崔宝琛,载中国儿童中心、苑立新主编《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年《中国社会学重建宏观叙事中的个人体验》,彭华民,载周晓虹主编《重建中国社会学:40位社会学家口述实录(1979—2019)》。北京:商务印书馆

2020年《道路阻且长行行重行行:一个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者的成长》,彭华民,《林护社会工作培育与发展项目暨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奖十年纪念文集》。北京:林护基金会、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2019年《费孝通中国社会学重建战略思想及对消费社会学的启示》彭华民载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从这里起步》。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9年《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研究回顾》,彭华民,载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主编《中国社会学年鉴2015-2017》。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从川报到川大--高考四十年记》,载《命运回眸:四川大学经济系与长春光机学院77级同学共忆高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年《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研究回顾》,彭华民,载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主编《中国社会学年鉴2011-201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中国城市儿童保护问题与社区儿童保护体系研究》,彭华民,载野口定久(日)主编《包容型福利社会的基础构建——从中日韩的社区福利比较研究出发》。日本

2015《抗逆小童星:提升流动儿童抗逆力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彭华民、刘玉兰,载王思斌主编《中国MSW案例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中国社会福利30年学术轨迹审视》,彭华民、万国威,载景天魁、葛雨琴主编《海峡两岸社会福利基本经验》。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鹭江出版社

2012年《抗逆力:一项低收入社区流动儿童的实证研究》,彭华民、刘玉兰,载台湾财团法人中华文化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社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台湾:德伸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12年《服务性学习:社工督导志愿服务》,彭华民,载王思斌主编《新起点新发展:2006-2010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研究回顾》,彭华民,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中国社会学年鉴2007-201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社会需要路径下的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框架研究》,彭华民,载毛振华主编《社会福利与社会建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中国社会福利转型:需要为本与适度普惠》,彭华民,载石英主编《中国社会变迁:60年回顾与思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社会工作引导志愿服务发展》,彭华民,载蒋昆生、戚学森主编《社会工作发展报告2009-201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LiB., Peng, H., State-funded re-employment train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informal employment in Tianjin. Fulong Wu and Chris Webster (eds): Marginalisation in Urban China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Palgrave.

2008  Mark, D., Li, B., Peng, H., Household strategies and migrant housing inequality in Tianjin. Nielsen, Ingrid and Smyth, Russell(eds): Migration and social protection in China. World Scientific, London, UK, pp. 184-204.

2009年《中国反贫困政策与行动》,彭华民、高云霞,载张静、关信平主编《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中国住房政策研究》,彭华民、佘晨晓,载张静、关信平主编《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的分析范式》,彭华民,载李培林主编《建立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学年会获奖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彭华民,载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对建筑工地农民工的多元社会排斥问题研究》,彭华民,载景天魁主编《中国社会政策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7年《城市新贫穷社群与多重社会排斥研究》,彭华民,载杨团主编《中国社会政策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年《城市新贫穷社群与就业:一个社会排斥的制度分析》,彭华民,载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主编《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

 

书、丛书序言和后记

2020年《光华社会经世济民》,边慧敏主编,彭华民执行主编《光华社会学文库》总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励学敦行再回首教人求真永不变—写在南京大学 MSW 十年》彭华民《社工中国》20期特刊主编序言

2018年《励学敦行教人求真》,彭华民主编《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序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入选中央党校高端智库数据库

2018年《伟大转型的个人体验:高考四十年记》,彭华民主编《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后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外译项目

2017年《华彩百年文章传道风云世纪政策惠民》,〔英〕皮特·阿尔科克(Peter Alcock)主编,彭华民主译《解析社会政策(上)重要概念与主要理论》和《解析社会政策(下)福利提供与福利治理》中文版序言,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先有后好生生不息》,彭华民主编《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三版),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十二·五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2012年《本土与创新:重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彭华民主编《创新中国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丛书》总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美美与共又十年》,彭华民著《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构建》序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

2011年《迈向人类福利新阶段》,彭华民主编、李秉勤副主编《解析福利:社会问题、政策与实践丛书》总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2011《学习中服务服务中学习》,彭华民主编《服务学习:社工督导志愿服务新模式》序言,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9年 《博采众长 开放兼容》,彭华民等著《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序言,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7年 《博雅神韵 香江光阴》,彭华民著《福利三角中的社会排斥:对中国城市新贫穷社群的一个实证研究》后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 《南开社会学发展与社会学概论编写》,杨心恒 彭华民主编《社会学概论》序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丛书

2022年《光华社会学文库》(第三批),边慧敏主编,彭华民执行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年《光华社会学文库》(第二批),边慧敏主编,彭华民执行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光华社会学文库》(第一批),边慧敏主编,彭华民执行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民生社会智库》,彭华民,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年《社会福利评论》,彭华民,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年《创新中国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丛书》,彭华民,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解析福利:社会问题、政策与实践丛书》,彭华民,主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2009年《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丛书》(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图书),彭华民,主编,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年《社会福利服务与管理丛书》,彭华民,主编,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年《三一社会工作文库》,彭华民,执行主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专著与教材

2023年《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四版),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十二·五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江苏省十三·五重点教材,江苏省十四·五重点教材)待出

2023年《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重构与批判》(上,下),主编,商务印书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待出

2023年《从社会动员到社会倡导:为人民代言的新华报人口述史》,主编,商务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教育部2020年度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待出

2022《青少年共创成长路(农村版)》石丹理彭华民主编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教育部长江学者项目、香港理工大学青少年正面成长项目)待出

2022年《社会福利》高和荣主编,彭华民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年《社会政策概论》(第四版),参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Social Well-being. Peng, H., eds, Taylor & Francis &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2021年《社会政策概论》,首席专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

2020《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一)(试行)》主编MSW高级社会工作实务(宏观)课程指南,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工作卷》,参编,北京:大百科出版社出版

2019年《社会工作法规政策》(第五版),参编,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9年《中国社会福利理论与制度构建:以适度普惠社会福利制度为例》,主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2019年《抗逆力:风险因子、保护因子和儿童福祉》,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待出

2018年《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入选中央党校高端智库数据库

2018年《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入选中央党校高端智库数据库

2018年《服务为本的国家治理》,副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入选中央党校高端智库数据库

2017年《解析社会政策(上)重要概念与主要理论》,〔英〕皮特·阿尔科克(Peter Alcock)主编,主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十三五”上海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2017年《解析社会政策(下)福利提供与福利治理》,〔英〕皮特·阿尔科克(Peter Alcock)等主编,主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十三五”上海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2017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四版),参编,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6年《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三版),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十二·五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2016年《福利社会:理论、制度与实践》(《社会福利评论》第三辑),彭华民、平野隆之(日)联合主编,穗坂光彦(日)、朱安新副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三版),参编,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5年《福利服务:华人社会社工范式互构》(《社会福利评论》第二辑),彭华民、曾洁雯(港)联合主编,陈学荣、黎永开(港)、郁德芬(港)副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年《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参著,杭州:浙江少儿出版社

2014年《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版),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东亚福利:福利责任与福利提供》(《社会福利评论》第一辑),彭华民主编,曹兴植(韩)、白泽政和(日)副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年《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参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二版),参编,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构建》,独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

2012《服务学习:社工督导志愿服务新模式》,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入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词条。

2012年《妇女儿童家庭社会工作实务案例》,李蓁、彭华民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消费社会学新论》,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学网电子杂志 2011年第10期报道

2011年《让我们做朋友:儿童人际交往训练手册》,中方主编,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1年《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版),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再版),参编,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年《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体制、政策与方法》,主编,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书目

2009年《服务学习手册》,主编,北京:联合国儿基会

2009年《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参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儿童友好家园工作指南》,参编,北京:联合国儿基会

2008年《社会需要与社会福利》,独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韩国国际学术交流(ISEF)基金出版项目

2007《福利三角中的社会排斥:对中国城市新贫穷社群的一个实证研究》,独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社会政策经典原著选读》主编,载景天魁主编《社会学经典原著选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一版),参编,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年《社会学概论》,主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社会政策概论》,参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转型期中的社会不平等》,参著,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7年《社会学概论》,参编,杨心恒主编,北京: 知识出版社

1996年《消费社会学》,独著,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重点出版书目)

1993年《美国阶级结构》,吉尔伯特(Gilbert, Dennis)和卡尔(Kahl, Jesseph )著,主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参著,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国家·重点规划项目

1994年《国际市场经营辞典》,参编,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1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撰写经济社会学等条目,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年《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参著,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1年《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参编,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2年《我国当前社会问题透视及治理方案》,参著,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0年《社会学辞典》,参编,北京: 人民出版社



重要会议大会主题发言、受邀发言

2022    南开-南大两南服务学习:从服务儿童到服务能力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暨港澳服务学习研讨会,93日,香港-上海(云会)

2022    中国金融与民生福祉的进步与基本问题第四届中国社会学年会金融与民生福祉论坛开幕式致辞,826日,厦门(云会)

2022    多维度提升社区民生福祉:以四个国际社区抗疫行动为例,大会主题发言,第十四届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年会,824日,厦门(云会)

2021    Counteraction the epidemic COVID-19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 Responding to risks and improving well-being, East Asia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Forumonline, December 12, Shanghai.

2020    Welfare attitude, welfare responsibility and welfare regimes: A cross-border and cross reg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ISSP2016 data, Xin Chen, Huamin Pe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covery and Innovation in Social Work and Fieldwork Education to be held on June 19, Hong Kong

2020国际社区抗疫社会工作-志愿行动理念与组织实施国际社区抗疫社会工作-志愿行动研讨会。517日,南京(云会)。

2020   Chinese seniors’ attitudes toward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for social welfare: Self-interest, collectivism orientation and regional disparities. World Conference on Ageing and Gerontology-2020, August 10-11, Lisbon, Portugal(因疫情未到会)

2019   Welfare attitudes toward redistribu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among China, Sweden, USA and Germany. The 2019 Australian Social Policy Conference. September 9-11, Sydney, Australia.

2019   The integrative model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learning and service: A example of a service-learning course in NK University, Asia-Pacific Reg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Learning 2019. June 11-13,Singapore.

2019   Assessment of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welfare resources for children in China, Conference on Social Work for Children: Practice in China and Global Experienc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of China, UNICEF China Office, China Social Work Academy. Jan 22-23, Beijing, China

2018《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民生福祉的内涵研究》大会主题发言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年会暨共享发展理念下社会福利制度创新国际论坛,1013-14号,成都

2018   Reading the landscape of hospital violence at Z City in Chinese social movement background.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Forum, the 66th Annual Social Welfare Conference of Japan. Invited joint keynote speech, Junqiang Liu, Huamin Peng, September 8-9,Nagoya, Japan.

2017중국곤경아동다원화복지제공: 적절한보편적아동복지제도로향하여   (《多元化困境儿童福利提供:适度普惠儿童福利政策评估》)韩国社会福利年会对未来世代的支援课题特邀发言。10月,韩国首尔

2017    China-US Social Work Collaborative Programme report from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paired with Jiangsu-Anhui universities, Hsiao Suh Chen and Huamin Peng, China-US Conference on Social Work Collaboration in Educ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China and US Collaborative Responses to Social and Cultural and Cultural Changes) ,June 24-25, Beijing, China..

2016    China-US Social Work Collaborative Programme (7+7MSW): Nanjing University MSW Center and USC Suzanne Dworak-Peck School of Social Work. Family in TransitionChallenges to Social Work Education ConferenceMarch 11-13Beijing China

2016《中国组合式普惠福利制度演进:以城市困境儿童福利为例》,中国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第八届年会暨走向治理-社会福利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大会主题发言上海

2015    Do pension crowd in or crowd out intergenerational financial transfer in Chinese family? Sino-Nordic Welfare Forum: Ageing welfare & Social Policy, Geng, Y.L. & Peng, H.M. Beijing, China.

2015    China-US Social Work Collaborative Programme: MSW Programs in Eastern China: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teractive workshop and China Collaborative Business Meeting . CSWE 2015 APM, October 15 -18, Denver, CO, USA

2015《制度主义视角下中国人民福祉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第七届年会暨新常态背景下的社会福利治理研究国际研讨会大会,主题发言,北京

2014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risk in China. Invited speaker of East Asian Forum, 2014 Jap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Welfare Fall Conference, Tokyo, Japan

2014《社会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社会治理创新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国际研讨会,大会主题发言,北京

2014《福利治理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第六届中国社会福利年会暨福利治理:本土创新与国际经验研讨会,大会发言,南京

2013《中国内地社区照顾政策与实践》,构建完整社区照顾体系研讨会,大会发言,澳门

2013    Assessment of inequality in the distribution for Chinese children education welfare resources. Invited speaker. 2013 Korean Academy of Social Welfare Fall Conference. Osong, Korean.

2013年《福祉:社会福利政策与制度发展的理念》,第五届中国社会福利国际论坛,大会主题发言,北京

2011年《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与转型:一个制度主义的分析》,第五届华人社会社会工作研讨会大会发言,南京

2011年《抗逆力:一项低收入社区流动儿童的实证研究》,彭华民、刘玉兰,大会主题发言,两岸社区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广州

2011年《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的理论辨析》,中国适度普惠的福利社会与国际经验研究论坛,主题发言,南昌

2011年《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两翼:理论支持与制度构想》,主题发言,北京:社会福利模式:从传承到创新国际研讨会

2010年《中国城市儿童保护体系与问题》,受邀主题发言,日本社会政策第121届大会东亚各国的少产化及其背景论坛,日本爱媛县

2010年《中国社会福利发展阶段特点与前瞻》,受邀主题发言,韩国社会福利年会中国社会福利特别论坛,韩国首尔

2010    The experience of unemployment and registered long-term women unemployment in Tianjin, China, with Bingqin Li. Modern China from Socio-economic and Trans-cultural Perspectives Symposium organized by Brown University, June 12, USA

2010年《老人社区志愿服务:政策、服务和资本建设》,主题发言,两岸社会福利研讨会:人口高龄化与养老服务,南京

2010    Soci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Developing and testing the making choices program in the US and China, with Mark Fraser and Gou Shenyang, 2010 Joint World Conference on Social Work and Social Development, June 10-18, Hong Kong.

2009    Роль Социального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Китая в Противостоянии Валютно-Финансовому Кризису, 计巍巍Цзи Вэйвэй,  彭华民Пэн Хуамин, XVIII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Китай, китайская цивилизация и мир. История,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 перспективы, 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on China: China Civilization and the World organized by the RAS Institute of Far Eastern Studies, Oct. 2009.Moscow.

2009年《从沉寂到思考:中国社会福利研究30年的学术路径》,中国社会福利国际论坛,大会发言,北京

2009    Service learning: An integrating youth voluntary service into university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With Menghan Wa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Work and Counseling Practice, June 1-5. HK.

2008年《联合国儿童友好城市与服务学习研究》,大会主题发言,两岸社会福利研讨会,长春

2008年《比较视角下的和谐社会理论研究》,大会主题发言,社会质量与社会福利国际研讨会,南京

2008,   Политика Трудоустройства в Процессе Переходного Периода, 彭华民Пэн Хуамин,计巍巍Цзи Вэйвэй, XVII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Китай, китайская цивилизация и мир. История,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 перспективы,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on China, Moscow.

2008年《中低收入农民工城市住房模式与政策研究》,大会主题发言,彭华民、李秉勤(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社会政策系)、Mark Dude(美国哈佛大学住房研究中心),东亚社会政策国际论坛,上海

2008年《长期失业者与劳动力市场的社会排斥》,彭华民、李秉勤(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社会政策系),主题发言,社会工作实务与理论发展国际研讨会,香港

2007    Determinants of housing choice among low-wage, rural-urban migrants in Tianjin. With Bingqin Li and Mark Duke. Migration and Social Protection Conference, September 25-26, Beijing, China

2007    The social protection of rural worker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urban China. With Bingqin L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a’s Urban Transition and City Planning, June 29-30, Cardiff, UK.

2007    Social exclusion of childre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urban China. With Weiling Zeng, The 15th ICSD Symposium, July, HK.

2007    Trends of integration in Europe: Risk of social exclusion and opportunity. paper to EU-China High Education Progrmme Meeting, Beijing, China

2006    Community care and community health system building in Tianjin, China.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Work in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Dec 9-12. HK.

2006年《论社会政策中的制度主义观》,主题发言,第二届社会福利国际论坛,北京

2006年《城市新贫穷社群与多重社会排斥研究》,主题发言,第一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天津

2005    Welfare triangle: An approach of social policy analysis in European Union. The paper was presented in European Studies Conference, May 5-6. Beijing, China.

2005年《转型中城市家庭的贫困化:市场、国家与社会互动过程分析》,大会主题发言,华人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

2004年《制度排斥背景下的城市新贫穷社群:人际关系疏离或融合?》,大会主题发言,两岸三地社会福利研究:问题与前瞻会议,广州

2002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and needs satisfactionA case analysis in Tianjin, with CK Wong. Conference Paper for Social Change and Social Work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ct.22-23, Tianjin, China.


国际交流

201711Visiting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 Germany,

            Invited lecture: Assessment of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Welfare Resources for Children in China

201710Visit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ocial Welfare, Seoul University, Korea

201411Visiting professor, Waseda University, Japan

20141Visiting professor, School of Social Work,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A

201211Visit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ocial Welfare, Seoul University, Korea

201012台湾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台北大学社会学系,访问教授
 2010
10Visiting professor,Department of Social Welfare, Ewha Women University, Korea
 2007
9 Visiting professor, The Department of Social Policy, LES, UK
 2007
3-8Visiting professor,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UK
 2007
 7Visiting professor,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Interdisciplinary Mental Health,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UK

20076Visiting scholar, Family Welfare Association in South Birmingham, UK

20074-5Visiting professor, Europe Studies Center and Sociology Department,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UK

20065台湾辅仁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访

问教授

1999    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

1998-1999Visit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Trier University, Germany

19996Visiting professor, University Robert Schuman Strasbourg III, France

19995Visiting scholar,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Luxembourg, European Parliament, Strasbourg, France, European Commission,Luxembourg

1994-1995Visiting scholar,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Minnesota University, USA

 



2021年《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social well-being,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1WSHB008),作者彭华民主持人潘韩婷

2020国际社区抗疫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行动,教育部主题案例项目(ZT20201037),首席专家

2019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批判与重构,教育部重点项目(19JHQ011),首席专家

2019中国特色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制度体系研究(19ZDA144)子课题,主持人

2019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研究,民政部,主持人

2016中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试点经验与成效评估,民政部,主持人

2014中日社会福利研究与交流,南京大学-日本福祉大学,主持人

2014高级社会工作督导与管理(西藏),民政部,主持人

2014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江苏),民政部,主持人

2013中美社会工作MSW7+7项目(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苏皖片区-美国南加州大学社会工作学院),中方主持人

2012现阶段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社会政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SH009子课题主持人

2012中国社会福利制度转型研究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重大研究项目,主持人

2012社会工作机构介入社会救助研究,民政部救助司,英国儿童救助会,主持人

2012社会建设与中国小康社会社会政策研究,教育部项目(12JFXG030),主持人

2010中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理论与制度建构研究,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33)首席专家

2010《社会政策概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10JZDMG041),首席专家

2010江苏省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战略、体系和政策研究(2010ZDAXM011),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2009新时期中国社会福利体系创新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9AZD040),主持人

2009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整合模式研究,教育部项目(09YJA840025),主持人

2009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志愿服务研究,民政部(2009MZABR67),主持人

2009    Cultiva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 Qualitative Study to Explore the Concept of

Social Harmony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ies, CI, Grant of Social Sciences and

Education Panel, CUHK, HK.

2008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and Retirees` Housing Decision in China and Korea. CI.. STICERD Research Grant, LSE, UK.

2008    Pushing Ahead with Mega-events: The Housing Implications of Mega-event Hosting on Low-income Families in China. CI. The British Academy Research Grant, UK.

2008    Service Learning for Children in Urban Community. PI. UNICEF Grant.

2007    Europe Union Social Policy: Multivariate Analysis. PI. EU-China High Education Programme.

2007  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与研究(天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国妇联、民政部,主持人

2007做出选择项目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2006城市农民工家庭的贫困问题及社会救助政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社会政策研究子课题,主持人

2006    Making Choices Manual: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PI. Grant of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USA and China National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2006    Lost-cost Urban Housing Marketing: Serving the Needs of Low Wages of Rural-urban Migrants? CI. Lincoln Housing Policy Grant, USA .

2006   The Trends of Integration of Europe: Social Risk and Social Exclusion and Opportunities. PI. China-EU High Education Programme.

2006    Urban Long Term Unemployment Women: A Social Exclusion Perspective. CI. British Academy Research Grant, UK.

2006    Urban Children Protection Network Based Line Survey in Tianjin. PI. UNICEF Grant.

2005西方社会政策最新理论发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5ASH001),主持人

2003    The New Urban Poor Excluded from Labor MarketThe Case Study in Tianjin.  PI. Oversea Research Grant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4    Urban China Security Survey in Tianjin. PI. Develop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K.

2002社会排斥理论与中国城市新贫困社群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主持人

1998    Europe Union Consumer Protecting Process: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PI. EU-China High Education Programme.

1993我国青年炫耀消费行为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主持人

1992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今的应用,教育部课题子课题,主持人

1990我国劳动生产力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主持人

1989我国社会失范及对策研究,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课题子课题,主持人


 


2022年第二届全国MSW研究生案例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百强案例)

2021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3/6

2021年江苏省十四·五高等教育重点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2021年首届全国MSW研究生案例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案例一等奖)

2020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抗疫行动杰出志愿服务奖

2020年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学人奖

2019年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  1/6

201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坛奖(中国社会福利70年论坛)

2018年宝钢优秀教师奖

2018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4

2018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坛奖(不平衡发展中的社会福利与人民福祉论坛)1/4

2018年江苏省十三·五高等教育重点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2017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坛奖(共享发展的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论坛)1/4

2017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2

2016年教育部高校社会学类教指委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奖

2016年南京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2

2015年中国十大社工人物

2014年教育部十二·五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2014年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5

2014年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奖

2014年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2/2

2014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二等奖 1/2

2013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5

2013年江苏省三八红旗手

2013年江苏省教育科技系统五一巾帼标兵

2013年香港中文大学五十年金禧庆典社会工作杰出校友奖

2012年民政部首届全国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一等奖 1/5

2012年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2012年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2/2

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1/2

2012年中国社会学会年会优秀论坛奖(社会福利制度创新:政府责任与社会组织责任论坛)1/4

2012年江苏省妇联社会工作实务项目一等奖

2012年全国挑战杯研究生优秀论文三等奖指导教师

2011年中国社会学会年会优秀论坛奖(中国适度普惠福利社会与国际经验研究论坛)1/4

2010年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政策概论》首席专家

2010年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2

2010年全国挑战杯研究生优秀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

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009年天津市挑战杯优秀论文特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2009年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8年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1/2

2008年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

2007年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1/2

2006年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1/2

2006年天津市精品课程(社会学概论)1/5

2005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

2000-2003年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奖学金

2001年天津市多媒体教学三等奖 1/3

1999年天津市社会科学成果著作三等奖

1999年中国教育工会社会调查论文优秀奖

1998天津市工会先进工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