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简体  |  English
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社会学系  全职教师
吴愈晓
吴愈晓,男,1974年生于广东省河源市。1992年至1999年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就读,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9-2001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工作。2001-2006年在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IL, USA)社会学系学习,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在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至2013年在山东大学社会学系任教。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与流动、教育社会学、职业与劳动力市场和定量研究方法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以及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主要讲授“社会统计学与定量数据分析”、“社会分层与流动”等课程。2011年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科研成果

  • 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

  • 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项目

  • 获奖情况

  • 其他

英文期刊论文(*号为通讯作者;#号为本人指导的学生)

1.    Wang, Jingjing#, Yuxiao Wu*. 2023. “Income inequality, cultural capital,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OECD countries: A moderated mediation 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74 (2): 148–172. (https://doi.org/10.1111/1468-4446.12997)

2.    Wang, Jingjing#, Yuxiao Wu*. 2023. “Private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and Chinese adolescents' development: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51 (2): 745–767. (https://doi.org/10.1002/jcop.22774. First published: 16 December 2021)

3.    Zhang, Fan#, Yuxiao Wu*. 2021. “Living with Grandparents: Multigenerational Families and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Grandchildren i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7(3): 413-443. DOI: 10.1177/2057150X211028357

4.    Wu, Yuxiao*, Peng Wang, Sijia Du#. 2019. “China’s Changing Family Structure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4: 64-79.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9年第4期)

5.    Wu, Yuxiao*, Chao Huang#. 2017. “School Socioeconomic Segregation and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of Students in China’s Junior High School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3 (August).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7年第3期)

6.    Wu, Yuxiao*, Peng Wang, Chao Huang#. 2016. “Family Patronage, Institutional Patronage, and Work Family Conflict: Women’s Employment Statu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Urban China.” 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 3(1): 1-20.

7.    Wu, Yuxiao*, Dongyang Zhou#. 2015. “Women’s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in Urban China, 1990-2010.”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47: 314-342.

8.    Wu, Yuxiao. 2013.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 1978-2008: Inequality and Evolutio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3 (August): 58-75.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3年第3期)

9.    Kung, James Kai-sing, Xiaogang Wu, Yuxiao Wu. 2012. “Inequality of Land Tenure and Revolutionary Outcome: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China’s Land Reform of 1946-1952.”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49: 482-497.

10.Wu, Yuxiao. 2011.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Job Mobility and the Two-track Model of Chinese Urban Workers’ Acquisition of Economic Statu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3 (August): 74-86.(《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1年第3期)

11.Wu, Yuxiao. 2008. “Cultural Capital, the State, and Educat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 1949-1996.”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51: 201-227.

12.England, Paula, Paul Allison, Yuxiao Wu. 2007. “Does Bad Pay Cause Occupations to Feminize, Does Feminization Reduces Pay, and How Can We Tell with Longitudinal Data?” Social Science Research36: 1237-1256.

中文期刊论文(名字后带#号的是本人指导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

1.  许琪、王金水#、吴愈晓,2022,“理论驱动还是方法驱动?——年龄—时期—世代分析的最新进展”,《社会学研究》6期。

2.  王金水#、吴愈晓、许琪,2022,“年龄-时期-世代模型的发展历程与社会科学应用”,《社会研究方法评论》2卷。

3.  吴愈晓、王金水#、王旭洋#2022,“中国性别角色观念变迁(19902018):年龄、时期和世代效应及性别差异模式”,《中华女子学院学报》4期。

4.  王鹏、吴愈晓,2022,“养育子女对社会网络资源的影响:母职惩罚和父职奖赏?”《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期。

5.  吴愈晓、耿铭含#2021,“中国共产党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百年变迁”,《社会发展研究》2期。(《教育文摘》2021818日第33期转载)

6.  吴愈晓、张帆#2020,“‘近朱者赤’的健康代价:同辈影响与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7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全文转载;2021年获得第五届教育实证研究优秀成果奖

7.  吴愈晓,2020,“社会分层视野中的中国教育公平:宏观趋势与微观机制”,《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2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8.  张帆#吴愈晓2020,“与祖辈同住:当前中国家庭的三代居住安排与青少年的学业表现”,《社会》3期。

9.  曹蕊#吴愈晓2019,“班级同辈群体与青少年教育期望:社会遵从与社会比较效应”,《青年研究》5期。

10.周东洋#吴愈晓2019,“职业培训与中国城市居民的人力资本和收入差距”,《江苏社会科学》5期。

11.周东洋#吴愈晓2019,“地区经济发展、非农就业与中国农村居民性别观念转型”,《贵州社会科学》4期。

12.王鹏、吴愈晓2019,“社会经济地位、性别不平等与性别角色观念”,《社会学评论》2期。(《新华文摘》2019年第18期“论点摘编”栏目转载,p160

13.周东洋#吴愈晓2018,“教育竞争和参照群体:课外补习流行现象的一个社会学解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期。

14.吴愈晓、杜思佳#2018,“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研究》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5.吴愈晓、王鹏、杜思佳#2018,“变迁中的中国家庭结构与青少年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期。(《新华文摘》网络版2018年第13期全文转载)

16.王慧敏#吴愈晓、黄超#2017,“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前教育与青少年的认知和非认知能力”,《青年研究》6期。

17.吴愈晓、黄超#、黄苏雯#2017,“家庭、学校与文化的双重再生产:文化资本效应的异质性分析”,《社会发展研究》3期。

18.黄超#吴愈晓2016,“中学生教育期望的性别差异:表现与成因”,《江苏社会科学》4期。

19.吴愈晓、黄超#2016,“基础教育中的学校阶层分割与学生教育期望”,《中国社会科学》4期。(《新华文摘》2016年第14期全文转载)

20.吴愈晓、王鹏、黄超#2015,“家庭庇护、体制庇护与工作家庭冲突:中国城镇女性的就业状态与主观幸福感”,《社会学研究》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4期“热点聚焦”栏目全文转载)

21.吴愈晓、黄超#2015,“中国教育获得性别不平等的城乡差异研究——基于CGSS2008数据”,《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期。

22.张展#吴愈晓2014,“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性别差异研究”,《调研世界》5期。

23.吴愈晓,2013,“教育分流体制与中国的教育分层(1978-2008)”,《社会学研究》4期。

24.王鹏、吴愈晓2013,“初婚年龄的影响因素分析”,《社会》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

25.吴愈晓,2013,“中国城乡居民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及其演变(1978-2008)”,《中国社会科学》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6期转载;《新华文摘》201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6.吴愈晓,2012,“我国城乡居民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研究”,《社会》4期。

27.吴愈晓,2011,“社会关系、初职获得方式与职业流动”,《社会学研究》5期。

28.吴愈晓,2011,“劳动力市场分割、职业流动与城市劳动者经济地位获得的二元路径模式”,《中国社会科学》1期。

29.吴愈晓,2010,“影响城镇女性就业的微观因素及其变化,1995年与2002年比较”,《社会》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30.吴愈晓,2010,“家庭传统、体制转型与中国农村精英的代际传承,1978-1996”,《社会学研究》2期。

31.吴愈晓、吴晓刚,2009,“中国城镇的职业性别隔离与收入分层”,《社会学研究》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2.吴愈晓、吴晓刚,2008,“1982-2000:我国非农职业的性别隔离研究”,《社会》6期。

33.杨善华,吴愈晓2003,“我国农村的‘社区情理’与家庭养老现状”,《探索与争鸣》2期。

34.吴愈晓,2000,“中国农村养老的几个基本问题”,《宁夏社会科学》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0年第4期转载)

其它成果(主编书籍、书的章节或书评)

1.       吴愈晓(执行主编)、洪岩璧(执行副主编),2022,《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20:迈向人民满意的教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Wu, Yuixao. 2023. “Educational Expansion and Its Impacts on Youth in Transitional China.” Pp 545-558 in Handbook of Post-Western Sociology: From East Asia to Europe (Edited by Laurence Roulleau-Berger, Li Peilin, Kim Seung Kuk, and Yazawa Shujiro), Koninklijke Brill NV, Leiden, The Netherlands.

3.    吴愈晓,2019,“社会分层与流动”,收录于张静主编《中国社会学四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社会科学丛书),商务印书馆。

4.       吴愈晓、黄超*2019,“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综述”,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中国社会学年鉴(2015-201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       吴愈晓、杜思佳*2018,“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收录于张翼主编《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与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   吴愈晓,2018,“理解中国社会结构和阶层关系的新视角——评李路路等《当代中国的阶层结构分析》”,《社会学评论》,第1期。


 

1.       2022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社会分层状况的新变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22&ZD188),首席专家。

2.       2019年,“中产阶层生活状况和社会态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19ASH007),课题负责人。

3.       2015年,“中国民生问题入户调查(江苏省)”,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资助横向课题,课题负责人。

4.       2013年,“当代社会分层与流动机制研究”,南京大学登峰人才支持计划(B层次)启动经费,课题负责人。

5.       2012年,“改革以来中国的教育公平研究”,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课题负责人。

6.       2011年,“劳动力市场分割与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流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课题负责人。

7.       2009年,“现代教育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CFA090096),课题负责人。

8.       2009年,“改革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迁”,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横向课题,课题负责人。

9.       2009年,“改革以来中国职业结构的变迁研究”,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


 

·           2022年,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黄超博士论文)。

·           2022年,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黄超博士论文)。

·           2022年,南京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张瑶硕士论文)。

·           2022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排名第三),“专业培养与实践育人:社会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创新模式”。

·           2021年,第五届教育实证研究优秀成果奖(优秀学术论文奖),“‘近朱者赤’的健康代价:同辈影响与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吴愈晓、张帆)。

·           2021年,南京大学“中国银行教师教学成果奖”。

·           2020年,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三等奖,“基础教育中的学校阶层分割与学生教育期望”(吴愈晓、黄超)。

·           2020年,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变迁中的家庭结构与青少年发展”(吴愈晓、王鹏、杜思佳)。

·           20199月,指导本科生侯欣莹的毕业论文(“个体财经素养的性别差异:表现、成因与对收入性别差异的影响”)获得2019年度南京大学校级本科优秀论文(设计)一等奖。

·           20197月,中国社会学会2019年年会(昆明)优秀论文二等奖(张帆、吴愈晓),与祖辈同住——当前中国的三代居住安排与青少年的学业表现

·           201811月,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基础教育中的学校阶层分割与学生教育期望”(吴愈晓、黄超)。

·           201610月,《社会学研究》杂志创刊三十周年荣誉作者“新锐作者奖”。.

·           201512月,《社会》杂志改版十周年优秀作者奖。

·           201410月,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教育分流体制与中国的教育分层”。

·           20138月,北京市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论文奖)”,“家庭背景、体制转型与中国农村精英的代际传承(1978-1996)”。

·           20129月,“2011-2012年度山东大学重大学术荣誉奖”。

·           20107月,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哈尔滨)优秀论文一等奖,“二元劳动力市场、职业流动与收入分层”。

·           20097月,中国社会学会2009年年会(西安)优秀论文一等奖,“家庭传统、体制转型与中国农村精英的代际传承(1978-1996)”。

荣誉称号:

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7-2020

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中青年领军人才),2016-2020

入选南京大学“登峰人才支持计划(B层次),20144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1


 
 

教育经历:

2001-2006年,博士,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IL, US)社会学系

1996-1999年,硕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1992-1996年,学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工作经历:

2014--,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

2013--,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2010-2013年,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2008-2010年,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2006-2008年,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博士后研究员

1999-2001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研究方向和兴趣:

社会分层与流动

教育社会学

家庭、婚姻与性别

职业与劳动力市场

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教授课程:

·         应用回归分析(研究生课程)

·         “高级社会统计学与定量数据分析”(研究生课程)

·         “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研究生课程)

·         “通过数据理解社会:定量方法数据分析”(本科生课程)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本科生课程)


学术兼职与专业组织参与情况:

·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杂志(SSCI期刊)编委

·         《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编委

·         《社会学评论》杂志编委

·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杂志编委

·         《城市与社会学刊》副主编

·         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

·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委员会(RCSSM),副理事长

·         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