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简体  |  English
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社会学系  全职教师
闵学勤

闵学勤,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妇联主席,中国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学、公共社会学,长期致力于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研究。出版有《通往协商:城市基层治理的实证研究》、《感知与意象——城市理念与形象研究》、《城市人的理性化与现代化》等专著,并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开放时代》、《江苏社会科学》等一流及核心刊物上发表近80篇专业论文。

 
 
  • 科研成果

  • 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

  • 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项目

  • 获奖情况

  • 其他

A、个人著作:

1、《通往协商:城市基层治理的实证研究》,28.8万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

2、《感知与意象——城市理念与形象研究》,20万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城市人的理性化与现代化》,24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B、参编著作:
1、“社区冲突:公民性建构的路径依赖——以五大城市为例”,《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中国道路与社会发展》,2011年7月版。
2、“从田野研究到都市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评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城市人的理性化”,《社会学家论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2月版。
C、主要学术论文:

1.闵学勤,2022. 从数字治理走向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国研究.第29期.

2.闵学勤、李力扬、冯树磊,2022. 新场景下城市更新的动力机制与实践路径.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
3.闵学勤.2021. 互嵌共生:新场景下社区与物业的合作治理机制探究.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4.闵学勤,2020. 从无限到有限:社区平台型治理的可能路径. 江苏社会科学.第6期.
5.闵学勤,2020. 市域社会治理:从新公众参与到全能力建设. 探索与争鸣.第4期.
6.闵学勤,2020. 激活与赋能:从乡村治理走向乡村振兴.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第6期.

7.闵学勤,2020. 市域社会治理:从新公众参与到全能力建设. 探索与争鸣.第4期.

8.闵学勤,2019. 嵌入式治理:物业融入社区社会的可能及路径选择.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第6期.

9.闵学勤,陈丹引,2019.平台型治理:通往城市共融的路径选择. 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第5期.

10.闵学勤,2019. 基层大数据治理:打造活力政府的新路径. 学海. 第5期.

11.闵学勤,2019. 城市更新视野下的社区营造与美好生活. 求索。第3期.

12.闵学勤,2018. 社区营造:通往公共美好生活的新路径.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第6期.

13.闵学勤. 2017. 通往协商的基层在线治理及其演化.求索.第11期.
14.闵学勤,李少茜. 2017. 社群社会视角下的在线基层治理研究.河南社会科学.第11期.
15.闵学勤,王友俊. 2017.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在线协商治理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第5期.
16.闵学勤,贺海蓉.2017. 掌上社区:在线社会治理的可能及其可为——以南京栖霞区为例.江苏社会科学.第3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9期全文转载).
17.闵学勤.2017. 社会实验:嵌入协商治理的可能及可为.人文杂志.第3期.
18.闵学勤.2017. 德国名镇哥廷根的建设对中国特色小镇创建的启示.中国名城.第1期.
19.闵学勤.2017.掌上社区:在线基层治理的探索.学习时报.2017年01月23日A4版.
20.闵学勤.2016. 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7年第4期全文转载)
21.闵学勤.2016. 社区理事制:从社区管理到协商治理.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3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9期全文转载)
22.闵学勤.2016. 智库驱动:社会治理创新的中国探索.南京社会科学.第2期.
23.郑丽勇,闵学勤. 2015.社交媒体的公共协商图景及其困境.中国出版.第11期.
24.闵学勤.2015.联合协商:基层治理的范式变革.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11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6年第2期转载)
25.闵学勤.2015. 基于协商的城市治理的逻辑与路径研究.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
26.闵学勤.2015. 社区协商:让基层治理运转起来.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27.闵学勤,郑丽勇.2015.当代视觉文化的公共性及其治理.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2期.
28.闵学勤,2014,女性参与:互构中的个体化进程,南京社会科学(2);
29.郑丽勇,闵学勤,2014,融合与变迁:国际视野下文化现代化及其启示 ,中国出版(1);
30.闵学勤,郑丽勇,2013,微博、人性与社会治理,新闻大学(4);
31.闵学勤,2013,行动者的逻辑——公众参与的阶层化与结构化研究,江苏社会科学(4);
32.闵学勤,“政府质量评估的微观模型建构”,《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2期。
33.闵学勤,“市场转型的双重心理后果”,《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34.闵学勤,黄灿彪,“适度的社区自治及其路径选择”,《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35.闵学勤,“社会分层下的居住逻辑及其中国实践”,《开放时代》2012年第1期。
36.闵学勤,丁沃沃,胡恒,“公民建筑——何以可能及何以可为”,《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37.闵学勤,“社区权力多元认同中的公民性建构”,《社会》2011年第4期。
38.闵学勤,“架通公民与国家之桥:灾难事件中的公民参与和政府回应”,《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39.闵学勤,“空间拜物:城市青年住房消费的仪式化倾向”,《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40.闵学勤,“中日韩青年的公民参与现状及比较研究”,《青年研究》2010年第6期。
41.闵学勤,“社区冲突:公民性建构的路径依赖——以五大城市为例”,《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
42.闵学勤,“政府的强势与弱势——基于社会治理视角的思考与研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43.闵学勤,“分治抑或共治:社区权力博弈的新格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4日第11版。
44.闵学勤,“公民意识的性别差异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45.闵学勤,“公民意识的建构与反思——以江苏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46.闵学勤,“转型时期居委会的社区权力及声望研究”,上海:《社会》2009年第6期(已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4期转载);
47.闵学勤,“社区自治主体的二元区隔及其演化”,北京:《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1期;
48.闵学勤, “社区认同的缺失与仿企业化建构”,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 
49.闵学勤,张鸿雁“和谐城市及其指标体系建构”,广州:《广东社会科学》2008第1期; 
50.闵学勤,丁宏“城市社区仿企业化管理的路径研究”,南京:《江海学刊》2007第5期; 
51.闵学勤,“关于‘大调解’的社会学认知”,南京:《公共管理论坛》童星,张鸿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52.张鸿雁、闵学勤,“市民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认知”,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53.闵学勤,“两性职业期望差异的实证比较研究”,杭州:《浙江学刊》2004年第6期;
54.闵学勤,“仪式的文化理性与实践理性”,南宁:《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
55.闵学勤,“信息不对称与非典时期的公众反应”,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56.闵学勤,“个人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多元回归分析”,上海:《社会学》2003年第1期; 
57.闵学勤,“寻求最佳的激励组合”,北京:《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7期;
58.闵学勤,“员工的态度决定一切”,北京:《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2期; 
59.闵学勤,“如果晋升不能得到满足”,北京:《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11期; 
60.闵学勤,“南京城市形象的定位分析”,北京:《城市问题》2001年第4期。 
61.闵学勤,“南京城市市场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论”,南京:《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9期;
62.童星、闵学勤,“论发展的社会可承受性”,南京:《江海学刊》1997年第1期




12015614-15,Guanxi for Guanxi Studies, 递交论文“How is the Community Society Possible? – Based on the Re-study of the Five Cites’ Communities in China”,北京:清华大学; 
2,2013年7月19-21日,中国社会学年会, 递交论文“微博、人性与社会治理”,贵州贵阳;
3,28 May - 2 June 2012,德国哥廷根大学275周年校庆学术会议(275 Years Anniversary of University of Göttingen),Community Conflict- the Path Dependence of Civility Construction;
4,2012年4月26-27日,“中国效应与新亚洲的未来”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公民导向的社区治理:何以可能及何以可为”,台湾;
5、2011年7月,“2011年社会学学术年会”,递交论文“居者何以有其  屋:跨越社会分层的住房获得”,江西南昌;
6、2010年7月,赴哈尔滨参加2010年社会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社区冲突:公民性建构的路径依赖”获大会一等奖;
7、2010年12月,赴广州参加第六届社会网及关系管理学术年会,会议论文“社区权力博弈过程中的公民性建构”获学者论文一等奖;
8、第三届两岸三地人文社科论坛,香港中文大学,2008年11月,香港;
9、第三届中国社会学学会城市社会学年会,南京社会科学院,2008年5月, 天津;
10、第一届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研讨会,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部, 2005年1月,香港。
11、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国际社会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7月,北京;
12、首届中国社会学学会城市社会学年会,天津社会科学院,2004年5月, 天津。
13、2018年带领南大跨学科20位本科生赴德国哥廷根进行科考;                                           
14、2016年受邀赴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益可持续发展论坛”并作“女性的自我赋权及其个体化进程”的主旨演讲;
15、2016年访问美国、加拿大智库;



1.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特大城市智慧治理路径研究”,2021年,南京市社科联,主持人;

2.江苏省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江苏加快城市更新对策研究”,2021年,江苏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主持人;
3.关于共同推进栖霞“社区微幸福”项目,2021年,南京市栖霞区民政局,主持人;
4.关于持续推进栖霞“掌上云社区”协议,2021年,南京市栖霞区民政局,主持人;
5.关于创建栖霞城乡社区互联共治协议,2021年,南京市栖霞区民政局,主持人;
6.“数字社区与数字乡村项目”,2021年,江苏贝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持人;
7.“探索平台型治理模式,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2021年,南京市鼓楼区,主持人;
8.2020年垂直管理国企单位行业作风建设居民满意度调查,2020年,南京市作风办,主持人;

9.江苏省“十四五”物业服务发展规划,2020年,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主持人;

10.关于共同推进栖霞“社区微幸福”项目,2020年,南京市栖霞区民政局,主持人;

11.2019共建栖霞‘掌上云社区’”,南京市栖霞区民政局,2019,主持人;

12.栖霞区公众的环境满意度调查”,栖霞区环保局,2019,主持人;

13.江苏省政协提案及办理质量评估项目合作协议”,2018,主持人;

14.八卦洲志愿“洲尚行”支持项目”,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办事处,2018,主持人;

15.“2018共建栖霞‘掌上云社区’”,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研究室,2018,主持人

16.“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共融机制研究”(项目号17BSH035),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7

17.“栖霞保障房片区社会治理研究” 南京市栖霞区保障房片区管理办公室,2017

18.“社会治理创新的栖霞样本研究”,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研究室,2017,主持人

19.“栖霞区公众的环境满意度调查”,栖霞区环保局,2017,主持人

20.“2016年在宁驻宁企业作风建设调查”,南京市作风建设办公室,2016,主持人

21.“栖霞街道社会治理体系研究”,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研究室,2016,主持人
22.共建栖霞“掌上社区”,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研究室,2016,主持人
23.“幸福栖霞民意调查”,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研究室,2016,主持人
24.“栖霞区公众的环境满意度调查”,栖霞区环保局,2016,主持人;
25.“2015年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社会满意度调查”,南京市作风建设办公室,2015,主持人;
26.“在宁驻宁企业作风建设调查”,南京市作风建设办公室,2015,主持人;
27.“社区协商民主课题研究”,南京市民政局,2015,主持人;
28.“基层社区治理与社区协商”,南京市鼓楼区民政局,2015,主持人
29.“2015上半年度幸福栖霞测评研究”,南京市栖霞区社建工委,2015,主持人;
30.“公众对环境保护满意度的测评”,南京市栖霞区环保局,2015,主持人;
31.“2014年度江苏省电信行业全景全程体验式测评”,江苏省通信管理局,2014, 主持人;
32.栖霞区“十三五”社会治理体系及人的现代化研究,栖霞区社建工委,2014,主持人;
33.2014上半年度幸福栖霞测评研究,栖霞区社建工委,2014,主持人;
34.“2013幸福栖霞测评及研究”,栖霞区社建工委,2013,主持人;
35.“公民导向的社区治理模式及其评估体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3YJA840017),2013,主持人;
36.“江苏省民主评议公共服务行业政风行风”,江苏省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2012,主持人;
37.“公众参与和社会建设——以南京市为例”,南京市委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2012,主持人;
38.“南京市物价局形象塑造工程”,南京市物价局,2011,主持人;
39.“社区权力博弈过程中的公民性建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09YJA840019),2009-2011,主持人;
40.“社区民生指标体系的建构及民生指数研究”,南京市建邺区沙洲街道,2009-2011,主持人;
41.“区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研究”,新华日报社,2009-2010,主持人;
42.江苏公民文明素质评价及指数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08SHB002),2008-2009,主持人; 
43.城市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研究,南京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预研项目, 2007-2008,主持人; 
44.城市化理论重构及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国家教育部,2005-2008,子课题负责人;
45.中国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南通市崇川区,2004-2005,主持人; 
46.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03-2004,子课题负责人;
47.落实科技兴贸战略,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南京市外贸局,2003-2004,主持人; 
48.江宁房地产发展战略研究,南京市江宁区区政府,2004,子课题负责人;
49.重塑精神产品,打造文化产业,江苏省委宣传部,2003,子课题负责人; 
50.提升南京城市形象战略研究,南京市政府,2001-2002,子课题负责人; 
51.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南京、上海、杭州比较研究,南京市政府,2001-2002,子课题负责人。;
52.2019年垂直管理国企单位居民满意度第三方评议委托服务协议”,南京市政府机关工委,2019,主持人;


1.2021年度获得江苏省民革“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2.2019年度江苏省民革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3..2019年度南京大学统一战线先进个人

4..论文《智库驱动:社会治理创新的中国探索》(发表在《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获得“2016年度智库研究优秀论文”(《智库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5.2016高年级研讨课“社会热点问题的定量研究方法及应用”获2016南京大学教师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6.2014年论文'社区的社会如何可能——基于中国五城市社区的再研究”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7.2011年9月10日,获2011年度南京大学石林集团奖教金
8.2010年论文《社区权力博弈过程中的公民性建构》获第六届“社会网及关系管理”学术年会学者论文一等奖;
9.“2010年论文《社区冲突:公民性建构的路径依赖》获得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一等奖”
10.2005年专著《城市人的理性化与现代化》获第五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11.2004年论文《从田野研究到都市研究——都市人类学研究方法之演进》获得第八届中流与喜玛拉雅基金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