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简体  |  English
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社会学系  全职教师
陆远
陆远,男,江苏苏州人。2003年、2006年、2010年分别获得历史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社会学讲座访问。2012年12月,博士论文《早期中国社会学的困境》获首届“余天休优秀博士论文奖”。
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学史、中国社会史与历史社会学。2012年,获选第八届“南京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2017年,获南京大学五四青年奖章。
教学研究之余,与周晓虹教授等创办和运营南京地区最大的深度阅读平台“群学书院”,2015获南京市全民阅读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获第三届中国领读者大奖。
 
  •  科研成果 
  •  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 
  •  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项目 
  •  获奖情况 
  •  其他 
《西方中产阶级:理论与实践》(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中国体验:全球化、社会转型与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嬗变》(参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年
主编:《柯象峰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惠此齐东与人分南北》,《历史学家茶座》2008年第2辑。
《渊源有自:“八马”的传承与流派》,《历史学家茶座》2008年第3辑。
《趋时为先:从“同槽”看1950年代的学术气候》,《历史学家茶座》2008年4辑。
《对花还忆去年人》,《东方论坛》2008年第3期。
《横跨大陆的回响》,《中国研究》第5/6辑合刊。
《校园改革与新文化运动》,《船山学刊》2009年第1期。
《作为空间组织手段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研究》第2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从消费社会学角度解读文化产业》,《理论界》2008年12期。
《序跋:理解陈寅恪学术理路的一种向度》,《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1期。
《从〈社会学杂志〉到〈社会学界〉和〈社会学刊〉——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早期尝试》,《社会理论论丛》第5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孙本文年谱》,《当代中国社会学》,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非西方社会学概念的理论困境》,《北方论丛》2012年6期。
《早期中国社会学的制度变迁》,《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2期。
《早期中国社会学的制度变迁》,《中国研究》第1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国家导向下的道德进步运动及其中国实践》,《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
《犯罪学:社会学的视野》(斯蒂芬•巴坎著,参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消费闲暇:当代中国的中产阶层及消费主义》(译文),《中国研究》第2辑
《改革时期中国的生活机会:生计、荣誉、权利与风险》(译文),《中国研究》第4辑
《孙本文文集》(十卷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主编助理。
 
2006.07   CHINA IN THE WORLD博士生国际暑期学习营,南京。
2006.08   第7届两岸三地研究生论文发表会,厦门。宣读论文《走向专门机构的现代学术》。
2006.11   “全球化时代的社会环境—从中国、日本的视点看”国际研讨会,南京。
2007.07  “CHINA IN THE WORLD”博士生国际暑期学习营并发表论文“当代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重构与想象”,英国利兹(Leeds)
2007.07—08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和伦敦经济学院(LSE)访问。
2007.09   第8届两岸三地研究生论文发表会,杭州。宣读论文“现代学术地域化的特征”。
2008.07   中国社会学会2008学术年会,长春。宣读论文“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早期尝试”。
2008.07   “孙中山与《建国方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宣读论文《社会、建设与社会建设》。
2009.07   中国社会学会2009学术年会,西安。宣读论文《从“社会建设”到“建设社会”》。
2009.09   日本社会学理论学会第四回大会,日本千叶大学。宣读论文Break:the relationship and its meaning between Sociology and Socialism.
2009.10   The 7th Esat Asian Sociologist Network Conference: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East Asian Societies in the midst of Crisis,日本成城大学。
2009.10   日本社会学会第82回大会,日本立教大学。
2010.01   The 5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Studie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ASAHK),香港大学。宣读论文The Re-construction and Imagination of the Living Spac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Cities.
2010.01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香港大现代语言及文化学院。宣读论文Why we have to buy a house?
2010.07  “接触中的文化”国际学术会议,德国哥廷根大学(Georg-August-University of Goettingen)。
2010.07  第一届“中国研究”国际暑期学校,南京大学与WUN、利兹大学、爱知大学等合办。
2010.10  纪念费孝通诞辰100周年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江苏吴江。
2011.06  第二届“中国研究”国际暑期学校,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等合办。
2012.06  第三届“中国研究”国际暑期学校,南京大学与悉尼大学等合办。
2012.09  Worldwide University Network Workshop on the ‘The Uses of Culture in China’,西澳大学(珀斯Perth),宣读论文The Reorganization of Space and the Reconfiguration of the Collective Memory in China’s Big Cities.
2013年,全国公共历史回忆,苏州,宣读论文《社会学“公共性”的张力与衰退》。
2016年,社会运动与集体记忆学术工作坊,德国弗莱堡大学,宣读论文《怀旧作为现代社会问题》。
2016年,费孝通江村调查八十周年纪念研讨会,吴江群学书院,宣读论文《费孝通、李景汉、潘光旦的田野再调查——五十年代中国社会学的转折》
 
主持的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学学术体系与社会功能研究。
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项目一项: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研究
南京大学人才引进基金项目一项:孙本文与早期中国社会学
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西方关于中间阶层的理论研究
 
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国外社会建设理论的比较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研究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社会学史》项目
“985”二期改革型项目: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