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栏目简称}

胡小武

发布者:陆林洁发布时间:2018-11-05浏览次数:11691

胡小武

胡小武,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新余市人;19941998年就读于南昌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学士学位;20012004就读于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20042007年就读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2017-2018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自2007年始任教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城市社会学、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空间绅士化、城市问题与治理、城市生活方式、城市文化旅游研究、住房研究等。讲授《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活方式研究》、《社会营销学》、《贫困与发展》、《后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与创业策划》等课程;自1998年开始,先后在《南京社会科学》、《苏州大学学报》、《城市问题》、《西北人口》、《中国青年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河北学刊》、《重庆社会科学》、《科技与经济》、《中国名城》、《现代城市研究》、Frontier in Public Heal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Science等刊物发表130余篇学术文章;出版个人专著7部,编著2部。

在国内率先研究并提出了“小城市病”(半月谈、新华社等300多家媒体转载、报道)、“城市中央文化区”、“城愁”、“城乡文化反哺”、“超级绅士化”、“青年断亲(曾登上微博热搜,全网浏览超过4亿人次)、“反向生活”、“鹤岗化与东莞化”等学术概念与议题。指导的学生,毕业主要去向是选调生、公务员及国企、事业单位等领域。
   
学术兼职:现任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社会兼职: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江苏城市智库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委员、先后担任南京市建邺区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提案委副主任、专家咨询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与建邺区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常委,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苏州石湖智库研究员(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住建厅老旧小区与美丽宜居家园建设领导小组顾问专家,仙林大学城文化智库专家; 2010.32014.2被组织部门派驻南京市建邺区任科技特派员,担任建邺区文化局副局长。

已为全国数十个各省、市、区及香港、乌兹别克斯坦国等150多批次干部培训班讲授“新型城镇化、城市文化、城市更新、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主题干部研修课程,并长期保持对公共议题、弱势群体的热切关注;接受新华社、半月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国际金融报、现代快报、新华网、中国江苏网、澎湃新闻网、腾讯新闻、南风窗、中国青年报、江苏教育电视台、东方卫视、凤凰卫视、江苏卫视、南京电视台、BBCWashington Post、俄罗斯红星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多家媒体采访和对话嘉宾。




所获荣誉:

2010年获得“南京大学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

2011年获得“南京大学中国银行优秀教师奖”;

2011年获得“南京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十佳个人”;

2012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3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七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4年获江苏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成果三等奖;

2016年获“江苏省优秀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

2016年团中央、教育部“全国高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2017年南京大学“我的美丽家乡”寒假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指导老师;

2017年南京大学“青年公益创投大赛一等奖”优秀指导老师;

2018年南京大学“青年公益创投大赛二等奖”优秀指导老师;

2019年南京大学“挑战杯南京大学选拨赛一等奖”指导老师;

2022年南京大学本科生培养“育教融合”奖

2021-2023,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德育导师”;

2023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十七届学术大会论文二等奖;

2023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十七届学术大会论文一等奖;

 

Email: huxiaowu@nju.edu.cn

微信公众号:huxiaowu715


 


  • 科研成果

  • 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

  • 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项目

  • 获奖情况

  • 其他


A.个人专著

1.   《传承与升华——城市旅游开发与营销战略》(22万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城市张力——咖啡馆与生活方式转型》(25万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3. 《城市社会学的想象力》(24万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4. 《城市社会学:文化、空间与结构研究》(25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 《中国品牌地产文化素描》(15万字),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

6.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新论》(25万字),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7. 《吾国吾城:城市研究的智库服务方略》(24万字),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

 

B.主编著作

1.   张鸿雁、胡小武主编:《城市角落与记忆I:社会生态视角》(25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鸿雁、胡小武主编:《城市角落与记忆II:社会文化视角》(24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C.  学术论文一:C刊论文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论文

1.   胡小武,韩雪.流动的悖论:从城市“老漂族”到返乡空巢老人研究,《河北学刊》(双月刊),CSSCI20241

2.   胡小武.农村人口空心化及其发展路径创新研究,《苏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CSSCI20236

3.   钟一然,胡小武.英国大学空间落点的“小镇情结”与“镇学融合”机制研究,《现代城市研究》(二作),CSSCI扩展,20236

4.   胡小武,向江渝.去内卷化:当代青年“反向生活”的社会行动逻辑,《中国青年研究》,CSSCI20237

5.   Social Media Support and Funding Assistance for Psychological Injuries in Social Work, Xiaowu HU, Caiyi Tang & Dongmei Wang, published in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section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SSCI 二区),2022.5.

6.   胡小武,韩天泽.青年“断亲”:何以形成?何去何从?,《中国青年研究》,CSSCI20225);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登上微博热搜,文章总浏览量超过4亿人次;

7.   Li Yingcheng; Xiong Weiting &Hu XiaowuThe geography of intercity technological proximity: evidence from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SCIENCES, JUN 152021(SSCI二区)

8.   胡小武,何平.从“绅士化”到“超级绅士化”:大城市中心区更新的奢侈化趋势,《河北学刊》,CSSCI20212

9.   胡小武.从“垮掉的一代”到“逆行英雄”:新冠疫情抗击行动中的90后青年群体镜像研究,《中国青年研究》,CSSCI20205

10.  胡小武.市场理性与文化乡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青年群体镜像与心态研究,《中国青年研究》,CSSCI20199

11.  胡小武.城市公共空间的“共享价值”与“社会创新”: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启示,《河北学刊》,CSSCI20192);

12.  胡小武.面向未来:新型城镇化研究综述(2015-2017),《中国社会学年鉴》(3万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13.  胡小武,王聪.从生产空间到空间生产的城市群地域增长模式研究,《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82);

14.  胡小武.城乡文化反哺:公益型书院驱动乡村建设的新路径,《河北学刊》,CSSCI20174

15.  胡小武.城镇化之乡愁:青年婚恋市场的地域分化与城乡分异,《中国青年研究》,CSSCI20172);

16.  胡小武.中国式“城愁”:形成及其纾解,《河北学刊》,CSSCI20165);

17.  胡小武.城镇化与老龄化叠加时期的中国养老方式转型,《新疆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165);

18.  胡小武.城市中央文化区的概念、功能及其体系研究,《中国名城》,20163);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9.  胡小武.中国小城市的死与生:一种城市问题的视角,《河北学刊》,CSSCI20161);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20.  胡小武.民族互嵌型社会的动力结构及优化模式,《新疆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155);人大报考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1.  胡小武.大都市青年 “房怒族”生成的社会化逻辑,《中国青年研究》,CSSCI201410);

22.  胡小武.青春叹老:何以形成?何以成型?,《中国青年研究》, CSSCI20141

23.  胡小武. 江苏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空间落点战略路径,《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39

24.  胡小武. 候鸟型白领:大都市陷阱与“漂族”综合症,《中国青年研究》,CSSCI20132

25.   陈友华,胡小武.社会变迁与出生性别比转折点来临,《人口与发展》(二作),CSSCI20122);

26.  胡小武.摇摆的青春:从逃离“北上广”到逃回“北上广”的白领困境,《中国青年研究》,CSSCI20123);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7.  胡小武.科普NPO到网络新贵——“果壳传媒”商业反哺“科学松鼠会”公益的路径分析,《科技与经济》,CSSCI20122

28.  胡小武.广义城市福利的内涵及其指标体系研究,《东岳论丛》CSSCI20113);

29.  陈友华,胡小武. 保持低生育率是否中国的福音?,《南京社会科学》,CSSCI(二作),20119

30.  胡小武.向下的青春之隐忧——兼评廉思《蚁族2:谁的时代?》,《中国青年研究》,CSSCI20115

31.  胡小武,吴聪萍.过程低碳化:城市低碳经济的创新之路,南京:《科技与经济》,CSSCI20113

32.  胡小武.人口“就近城镇化”:人口迁移新方向,《西北人口》,CSSCI20111);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文摘)全文转载

33.  胡小武,陈友华.城市永续发展的密码:评张鸿雁《城市文化资本论》,《南京社会科学》,       CSSCI201012

34.  胡小武.城市性:都市“剩人社会”与新相亲时代的来临,《中国青年研究》,CSSCI20109

35.  李习凡,胡小武.城乡一体化的“圈层结构”与“梯度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09

36.  胡小武.汽车社会的来临与城市治理模式的变革,《城市问题》,CSSCI20109

37.  胡小武.老年地产开发与“集约化”老年照顾的创新模式”,《西北人口》,CSSCI,20101

38.  胡小武.老龄化时代城市老年社会政策的理念创新,《城市问题》,CSSCI,2008(7)

39.  胡小武.论“五有之乡”到“五宜之城”的城市发展理念变迁”,《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085

40.  胡小武.精神的救赎:都市白领义工与社会服务的结构重塑,《中国青年研究》,CSSCI200712

41.  胡小武.创意经济时代与城市新机遇,《城市问题》,CSSCI20065

42.  胡小武.城市形象的两大属性,《城市问题》,CSSCI20032

 

学术论文二:其他中文期刊专业论文

1.   郊区性:中国大城市郊区化模式、动力与问题研究,《城市观察》(双月刊),20235);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公众号全文转载;

2.   契约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小区治理”微观结构研究,《中国名城》,20238

3.   城市更新中宜居街区改造的“共同缔造”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合辑《城市更新与生活美学》,2023.3

4.   城市需以文化赋能特色与活力,《群言》(民盟中央主办群言杂志社),20227

5.   找准青年友好型城市发力点,《群众》,20222

6.   大城市外来青年的“落脚空间”与“社会融入”:以南京为例,《城市观察》,20212

7.   突破“千城一面”:城市规划美学价值如何提升?,《群言》(民盟中央主办群言杂志社),202011

8.   驱逐或是融合:旧城更新的社会问题及其社会规划理念,《幸福都市》,2020.10

9.   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文化建设国际化的战略路径,《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8),第二作者;

10.  城市中央文化区集聚度研究:以江苏省13市公共文化空间为例,《中国名城》,20205

11.  特色小镇的创新空间场域与发展引擎,《群言》(民盟中央主办群言杂志社),20204

12.  断裂与弥合:中国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的实证研究,《城市观察》,20201

13.  人文品质:宜居城市高质量建设的10大策略,《上海城市管理》,20196

14.  中国中小城镇的发展困境与发展动力重构,《中国国情国力》,20182

15.  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与治理逻辑再思考,《国家治理周刊》,20174;

16.  南京市主城八区特色化发展指数研究,《中国名城》,20178

17.  中国特色小镇发展认知误区与核心原则,《中国国情国力》,20179

18.  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地域格局,《中国名城》,201711

19.  城市群的嵌套形态与协调发展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上海城市管理》,20173

20.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中央文化区发展战略,《中国国情国力》,20163);

21.  新常态下的城市风险规避与治理范式变革,《上海城市管理》,20154);

22.  新型城镇化之中心镇空间增长路径,《中国名城》,201410);

23.  中小城镇的特色发展与产业创新—以常熟市支塘镇为例,《城市地理》,20144);

24.  南通‘博物馆之城’与城市文化意象的提升,《城市地理》,20149);

25.  港口型城镇化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型——以启动吕四镇为例,《中国名城》,20151

26.  老年友好型城市宜居空间与建构逻辑,《上海城市管理》,20143);

27.  城市中低收入老年人口消费心理与行为, 《中国科技投资》,2014.3;

28.  新型城镇化中人的现代化发展批判:以淮安为例, 《中国名城》,20144

29.  先发优势?:常熟特色城镇化道路批判,《中国名城》,201312

30.  老龄化时代城市智能养老体系的嵌入机制,《上海城市管理》,20133

31.  城乡一体化发展批判——以徐州市城郊朱窝村为例,《中国名城》,20138

32.  集中与离散:县域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批判性研究:以江苏省宝应县为例,《中国名城》,201310

33.  苏州:如何嫁接新加坡社会管理经验,《决策》,20135

34.  均衡的城镇化:让青春随处安放,《人民文摘》,20133

35.  辉煌与落魄:洛阳历史文化战略批判,《中国名城》,201211);

36.  传承与再生:南通新江海文化发展批评,《中国名城》,20132);

37.  城市“社区化”产住一体的新回归模式,《上海城市管理》,2013231-35

38.  集聚与扩散:合肥区划调整与城镇化战略批判, 《中国名城》,20133);

39.  品质之城已变味:杭州城市文化批评,《中国名城》,20124);

40.  城市更新中的古韵流失与新反哺机制,《上海城市管理》,20122);

41.  城市规划建设与市民需求的错位与纠谬, 《上海城市管理》,20115);

42.  房地产调控的矛盾前行与房价变迁之分析,《中国房地产评论》,201102);

43.  中部崛起之惑:南昌后发城市发展之战略批判,《中国名城》,201111);

44.  北京宋庄文化产业集聚区与区域增长路径研究,《中国名城》,20122);

45.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高频与消费心理的博弈机制,《上海城市管理》,20114);

46.  第四弱势群体:‘蚁族’大都市就业与可能的前景,《社会工作》(20112

47.  生态可持续理念下的现代城市新发展观,《上海城市管理》,(2010:06

48.  多元交合的文化意象与城市文化定位策略,《中国名城》(2010:6

49.  当代都市“大城管”模式的反思与前瞻,《上海城市管理》,(2010:03

50.  民生理念下保障性住房消费的政策创新,《城市管理》(20091

51.  城市社区自治的结构创新研究:以社区议事局为突破,《重庆社会科学》(20094

52.  香港1949:历史纵坐标,(2.5万字),1949中国城市,(张鸿雁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53.  创意农业与农业发展新思维,《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12

54.  城市意象再造:扬州古运河景观改造的理念创新,《城市》(200810

55.  论房地产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式与动力,《中国房地产评论》,(20091)

56.  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管理政策创新,《文化产业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3)

57.  民生推手: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制度创新,《住房保障研究》(20082

58.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的理论演进(2.3万字),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宜居城市发展战略创新,(张鸿雁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59.  论解决住房问题的经济与社会政策的互动机制,《住房保障研究》(2008:1)

60.  嵌入与融合:城市旅游营销的创新理念,《经济论坛》 (2006:12)

61.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旅游开发战略,《中国城市评论》,(2007:1)

62.  纽约CBD:曼哈顿发展研究,《中国房地产评论》(2005:2)

63.  城市文化如何增值城市与地产价值,《中国房地产评论》,(2006:3

64.  城市居住郊区化的模式、动力与问题,《中国房地产金融》,(2006:4)

65.  老龄化社会中老年居住产业发展(第二作者),《湖北社会科学》(2006:4


 


 

1.   A Visiting scholar at Columbia University in New York, 2017.10-2018.8

2.   The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Change, 2015.1,东亚大学,韩国,釜山;

3.   THE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HONG KONG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Envisioning Hong Kong,” presenting the paper of “Hong Kong Worry: New Threats from Rivals in East Asian in Global Context”. HongKong University, 2009,12.5.

4.   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the Fourth World Urban Forum)暨第一届“世界城市青年论坛”(the First World Urban Youth Forum),联合国人居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南京市人民政府,200811月,南京;

5.   第三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南京大学、上海大学、日本爱知大学、英国利兹大学、世界大学联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0月,南京;

6.   the bi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Historical Society for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conferenceChinese Nation, Chinese State, 1850-2000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20066月,新加坡;

 



 

一、个人主持研究纵向课题(国家、部、省级课题)

1.   江苏省科技创新集群和产业集群的融合发展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课题,编号:BR2023015-62023

2.   江苏大城市郊区化发展及其社会后果研究,江苏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22JD0032022

3.   江苏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江苏省社科联重大应用研究课题/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WTA-0132021;。

4.   江苏省“十四五”时期江苏文化标识塑造与传播策略研究,江苏省委宣传部“十四五”文化规划专项基金,编号:20ZX005,2020

5.   苏北地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模式与路径研究,江苏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9JD002,2019

6.   江苏城市人文空间与城市高品质建设研究,江苏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8JD0062018

7.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江苏特色小镇发展带动力研究,江苏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6JD012 2016

8.   江苏中小城镇发展动力研究,江苏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5JD035,20155万元。

9.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落点及其形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3CSH0892013

10.  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实践与路径研究,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13ZDAXM001; 2013

11.  “大城市新挑战:蚁族蜗居与大学毕业生之生存模式研究”,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8400332010

12.  我国人口城市化体制机制研究.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十二五”人口发展战略规划课题;2009

13.  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实验研究(09JD020.江苏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2009

 

²  课题咨询报告省部级领导批示或两办采纳:

1.青年断亲的社会后果及其对策建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纳上报中宣部、中办, 2024.3.7

2.城市老旧小区更新及后续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议,住建部副部长批示,2023.3

3.关于应对跨省边缘地区发展洼地,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国务院办公厅采纳, 2021.5

4.提升江苏城市人文空间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江苏省委宣传部《成果专报》,获江苏省副省长批示,2020.3.5

5.扬子江城市群的空间规划提升与战略实施重点,《决策参阅》,获时任江苏省省长、常务副省长、副省长三位省领导批示,20173

6.加快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的原则与路径,《江苏信息》,获江苏省委副书记批示,2019222

7.《迪士尼乐园的中国效应中国式回应》,中宣部舆情局采纳;2017.6

 

二、个人主持横向咨询项目

1.   基于邻近性原则的区域创新一体化研究,南京市科技局软课题项目,2023

2.   建邺区国民经济发展与产业优化路径研究,建邺区统计局,2022

3.   建邺区建设东部重要金融中心城市核心集聚区优化路径研究,建邺区政协办,2021

4.   南京市宜居街区建设经验研究,南京市住房保障与房产局,2021

5.   南京市老旧小区满意度调查,南京市物业服务指导中心,2021

6.   中央文化区资源普查与功能区发展规划研究,建邺区文化和旅游局,2020

7.   鼓楼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鼓楼区文化和旅游局,2020

8.   建邺区商贸流通与现代服务业“十四五”规划研究,建邺区商务局,2020

9.   江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评估,江阴市政府,2019

10.  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建邺区委宣传部,2019

11.  建邺区“康、养、医、教”融合型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建邺区民政局,2017

12.  文艺志愿者“文化惠民再出发工程”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南京市文联,2016

13.  南京市老年生活方式意愿调查,江苏三六五网络股份有限公司,2016

14.  新南京人生活方式调查,南京市三六五网络有限公司,2015

15.  南京国税文化现代化路径研究,南京市国税局,2013

16.   鼓楼区文化产业发展十年规划,鼓楼区委宣传部,2012

17.  南京市浦口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南京市浦口区委宣传部,2010

18.  江苏省农民有序迁入城市的政策研究. 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0

19.  江苏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09

20.  社区“社会投资”与居民素质提升研究,扬州市民政局,2009

 

三、参与研究课题

1.   江苏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2016年江苏省社科研究重点课题,李程骅、胡小武;

2.   特色城市文化形象建构与营销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特色文化城市研究”(12&ZD0029,主持人张鸿雁)子课题负责人,20125万元。

3.   南京市公益行动的制度障碍与优化机制研究,南京市社会建设委员会,2012. 方文晖,胡小武;

4.   科教结合协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研究,国家科技部,2012.李成,吴聪萍,胡小武等;

5.   非盈利组织社会企业化运作模式,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1CSH053;田蓉、胡小武,2011

6.   自下而上的社区自治与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的互动机制研究,2008,白下区民政局:张鸿雁、方文晖、闵学勤、胡小武;

7.   《中国城市本土化理论与城市发展战略》(2007)(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子课题“循环型城市社会的理论创新”(5万字):张鸿雁、胡小武等;

8.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2005)(教育部重大课题)子课题“西方典型城市化国家的社会问题”(10万字):张鸿雁、 胡小武等;

9.   文学的社会场域与功能生成: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的文化观念变迁的实证研究,南京大学2006年度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何同彬、胡小武;






 

2010年获得“南京大学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

2011年获得“南京大学中国银行优秀教师奖”;

2011年获得“南京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十佳个人”;

2012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3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七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4年获江苏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成果三等奖;

2016年获“江苏省优秀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

2016年团中央、教育部“全国高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2017年南京大学“我的美丽家乡”寒假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指导老师;

2017年南京大学“青年公益创投大赛一等奖”优秀指导老师;

2018年南京大学“青年公益创投大赛二等奖”优秀指导老师;

2019年南京大学“挑战杯南京大学选拨赛一等奖”指导老师;

2022年南京大学本科生培养“育教融合”奖

2021-2023,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德育导师”;

2023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十七届学术大会论文二等奖;

2023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十七届学术大会论文一等奖;



搜索